一场关于北欧游戏设计课程中是否过度强调LGBT内容的争议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事件的起因是一位名为“神户小德”的留学生在百度Bilibili贴吧上发帖,分享了自己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游戏设计硕士课程中的学习经历,并附上了多张课程PPT的照片,这些照片显示,课程内容涉及LGBT角色设计等敏感话题,迅速在玩家社区中引发了广泛讨论。
“神户小德”在帖子中称,他对学校的预期是希望学习游戏在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分析游戏中隐藏的话语权、歧视问题以及反映社会现状的内容,用游戏帮助人们学习或改善生活,他发现课程中的许多内容都在谈论“性别与种族”问题,甚至要求他设计符合DEI(多样性、平等和包容性)理念的游戏角色,这让他感到不满,认为教师是在强行灌输所谓的“正确意识形态”。
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神户小德”将这些课程内容拍照并发布到了互联网上,他没想到,这一举动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响,在“反DEI设计”成为玩家社区热潮的背景下,这些教学内容被贴吧网友视为欧美游戏越做越烂的罪证之一,一时间,舆论纷纷指责北欧游戏教学已经堕落,欧美游戏的未来堪忧。
事情的发展却远未结束,一个多月后,“神户小德”发帖称自己的帖子被校方发现,并被学院主任叫到了办公室,校方向他表示,他的帖子让老师、同学们遭受了网络暴力,对学校和校内的大量LGBT群体都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神户小德”选择在Bilibili贴吧发表了公开道歉。
但道歉并未平息争议,反而让事件进一步发酵,这则帖子被外网广泛传播,在一些国外博主的传播语境里,整场事件的描述也愈演愈烈,变成了“瑞典学校为了掩盖自己见不得光的DEI教学,对中国留学生展开威胁”,舆论的走向几乎一边倒,许多人惊讶于瑞典的游戏教学已经堕落至此,为“神户小德”的境遇感到惋惜。
就在舆论沸沸扬扬之际,事情却出现了反转,乌普萨拉大学的其他同学联系到媒体,全盘否认了“神户小德”的说辞,对整个事件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读,他们称,“神户小德”是在断章取义,故意挑选了有DEI内容的课程拍照发帖,以哗众取宠,这些同学表示,虽然课件的照片属实,但它们传递的意义和“神户小德”描述的完全不同。
据这些同学透露,“神户小德”在同学间的风评并不好,不愿与人社交,不配合教学,上课缺勤成性,他们推测,“神户小德”是故意挑选了有争议的课程内容拍照发帖,以引发关注,而关于“设计一个既非男性也非女性的格斗游戏角色”的课件内容,他们表示这并非要求学生设计一个非二元性别生物,而是意在让学生们在设计角色时不要陷入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
同样被误解的还有一张关于《古墓丽影》劳拉的图片,在“神户小德”放出的照片中,这张图被解读为“为顾及LGBT人群,所以强行扭曲了劳拉的性别”,但实际上,这张图的教学内容是在讲述劳拉这个角色设计得很成功,她既充满女性魅力,又兼具勇敢、机智等通常属于男性的美好品质,这是一种美式幽默的表达方式,在2013年《古墓丽影:崛起》的游戏编剧分享新劳拉的设计经验时也曾提及。
这场争议不仅让北欧游戏设计课程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也引发了人们对游戏设计中DEI元素使用的深入思考,玩家对DEI内容的争论有时甚至远超游戏质量本身,争议的背后是玩家与开发者之间支离破碎的信任。
北欧游戏设计课全在学LGBT,真的只是一场罗生门吗?或许,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这场争议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与交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理性与客观,不盲目跟风、不轻易站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游戏设计中的DEI元素,推动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
北欧游戏设计课全在学LGBT手游官方数据:
争议事件发生后,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量超过百万次。
涉及争议的游戏设计课程在乌普萨拉大学的注册人数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争议事件引发了玩家对游戏设计中DEI元素使用的广泛讨论和思考。
用户认可数据:
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关注并参与了这场关于北欧游戏设计课程的争议讨论。
近60%的受访者认为,游戏设计中应该注重DEI元素的使用,但不应过度强调。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希望看到更多元化、包容性的游戏内容。